新闻动态

扎根基层书写青春梦想 宜春学院90后毕业生周立精的“江西情结”

来源:yxy发稿时间:2020-07-06浏览次数:444

本站讯 2年,她独自跨越两千多公里,从东北南下来到江西求学。

从宜春到赣州,从市级医院到县级医院,从初入职场的新手到“抗疫”一线的能手,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母亲,9年时光记录了她的成长,也见证了她的青春在红土地绽放。

她叫周立精,一名毕业于宜春学院护理专业的“90后”。


初入职场 自发加班磨练业务技能


2016年,就读宜春学院护理专业的周立精毕业了。因男友是赣州安远人,因此周立精毅然选择了留在江西,并很快应聘上了赣州附属医院肾内科的护理工作。

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周立精来说,要将在校学习的知识转换为实践,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但多年来宜春学院“厚德、尚能、博学、笃行”校训的浸润,在周立精心里埋下了一颗不服输的火种。“刚上班的时候,几乎是从头开始学习。”由于赣州附属医院是三甲医院,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,为尽快熟悉工作流程,周立精还经常自发性留下来加班,巩固自身的而不足、钻研业务技能。

远离父母、告别老友,独自一人在异乡打拼,科室里的各种繁杂工作,这些周立精都扛下来了。但面对病人的不理解、不配合,这位年轻“90后”坦言也会感到委屈。

一次,一位尿毒症患者家属来护士站借轮椅,周立精受理了家属的申请,并按医院规定向家属索要相关证件登记,但家属却认为“多此一举”,并对她加以指责。其实那时,周立精已经下班了,看到这一幕的患者过来给予安慰,这让她顿时委屈得流下了眼泪。“面对家属的不理解,有些小委屈,但面对患者的关心,又觉得欣慰。”

工作上的小坎坷,周立精都视为对自己的小磨砺。渐渐地,病人对她的表扬多了,护士长也常常对她的工作给予鼓励。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回报,周立精的工作劲头更足了。



扎根县城 从业务熟手成长为业务能手


2019年,因为家庭原因,让周立精在安远县人民医院“扎根”了,也自此结束了异地分居的日子。

从市级医院到县级医院,工作环境的改变给周立精带来了新的挑战。“首先是语言问题,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,所以和患者交流的时候常常存在障碍。”周立精说,尤其是和上了年纪的患者交流时,普通话经常“不管用”,因此她只能反复和患者沟通确定,或是麻烦同事“翻译”,确保工作不出纰漏。但最大的改变,是周立精对自身要求的改变。

如果说此前在赣州的工作,让周立精从生手变成了熟手,那如今在县级医院,更多的是要她从熟手转变为能手。“之前赣州市举行了护理技能操作大赛,18个县市区的医院纷纷选派人员参赛,我们医院一开始也选拔了10个人。”备赛的那段日子,周立精至今回忆起来都是记忆犹新,比赛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了准备,前期自己找人组队练,后期县医院召集参赛人员集中练,到最后的那几天,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,进行一对一的训练。在医院领导及自我高要求下,周立精一举夺得了比赛一等奖。

“如今在县医院,各种比赛活动机会都有很多,这也是对我成长的促进与鞭策。”从大城市来到小县城发展,周立精坦言“不后悔”。


勇担责任 用初心坚守一线抗“疫”


2020年春节前夕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医护人员紧张起来,周立精也不例外。

123日,对周立精来说是难忘的一天。这一日,她和同事们相继递交了请求上一线的请战书。“后来我给妈妈打电话说了这事,起初挺震惊,但还是支持我的。”可婆婆对周立精的请战却表示担忧。“毕竟我不太爱运动、体质差,而且女儿也才1岁多。”最终,在丈夫的支持下,周立精如愿踏进了医院的隔离病房,穿上防护服和手套、带上护目镜和口罩、拖着厚而大的水鞋,开启了自己的“战疫”生活。

在此期间,周立精不仅要做好病患的护理工作,还要跑上跑下给患者送水、打饭,为房间消毒。为了节省防护服,她和其他医护人员在值班期间都是不吃不喝不拉。“带着口罩、护目镜工作还是挺难受的,尤其是时间长了护目镜上都是哈气,给病人打针都看不清楚。”

每天脱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周立精都犹如从水中捞起来一般,头发会被汗水浸透,而被口罩勒出的深深压痕,在周立精眼里则是救人的“功勋章”。“心中的责任和肩上的使命都告诉我,在这场‘战疫’中一定要扛住。

在一线“抗疫”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。由于家与医院离得很近,每次都能路过家门口,却只能朝着家的方向望一望。“那时明明离得很近,却变成了一种远远的思念。”周立精说,虽然她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,但即使再做一次选择,自己还是会选择肩上的责任。“相信以后女儿大了也会理解我,会以我为骄傲吧!”



周立精,辽宁省朝阳市人,宜春学院护理专业2016届毕业生。毕业后留在江西,应聘进入赣州附属医院肾内科工作两年半,2019年考入安远县人民医院内一科。

工作期间任劳任怨,坚守护理初心,展示专业风采,在赣州市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,工作能力备受病患和医院肯定。

 

(责任编辑:何宗鸿)